四 川 省 教 育 厅
川教函
〔2024〕161
号
四川省教育厅
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管理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
各市(州)教育主管部门、普通高等学校: 春夏交替时节是校园常见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 高峰期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,抓实校园重点传染病 防控,切实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,现将有关事宜通 知如下。
一、提高思想认识,坚持“多病共防”。
学校(含幼儿园) 近期需重点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、流行性感冒、流行 性腮腺炎、水痘、野生植物中毒及花粉过敏等疾病的防控。各地 各校要统一思想、高度重视,统筹安排部署,强化联防联控,推 动责任落实。要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关口前移,将监测预 防和有效应对有机结合,狠抓关键环节、盯牢重点部位,针对可 能出现的多种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重叠、流行峰值交替的情况,因 时因势因地做出科学有效应对,保障师生健康安全。
二、强化协同联动,加强预警干预。
各地各校要主动加强与
—
2
—
属地卫健、疾控、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对接联系,建立完善学校传 染病疫情定期会商通报制度,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,进一步形成 工作合力。要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,制定本地本校学校传染病 防控工作制度,动态更新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置预案,配合属地疾控部门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传染 病监测工作。要督促指导学校和师生做好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, 重点落实中小学校、幼儿园晨午检制度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、 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、卫生消毒制度等,切实增强学校疫 情监测的及时性、精准度。
三、加强健康教育,强化环境整治。
各地各校要继续推进校 园爱国卫生运动,全方位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,确保教室、宿舍、 食堂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干净整洁。严格落实校园公共区域卫 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,加强重点区域、部位消毒消杀,以及教 室、宿舍、图书馆、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与换气,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。要强化对校医、保健老师、餐饮后勤、宿舍管理等 岗位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卫生行为管理。要指导学校利用家长 会、健康教育课、讲座、公众号等形式,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传 染病防控知识普及,引导师生家长科学理性认识常见传染病的特 点和危害,增强主动防范意识。要加强家校沟通,引导家长帮助 孩子均衡膳食,规律作息,适量运动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提高 自身免疫力。
—
3
—
四、提高应对能力,有效应对处置。
各地各校要结合学校教 育教学实际,关注研学、游学、社会实践等学校卫生管理薄弱环 节,依托专业力量针对性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普及、应对处 置等系统培训,提高学校对传染病的早期识别、报告与处理能力。 一旦校内或师生集体外出期间出现聚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学 校要按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,及时、规范向属地卫健、疾控、 市场监管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,并配合落实流行病学调 查、病例追踪管理、环境消毒等处置措施。同时,要会同属地公 安、网信等部门加强舆情监测应对和正面宣传引导,防止舆论炒 作,维护校园安全稳定。 附件:
1.
学校及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日常预防指引
2.
学校及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呕吐物处置指引
四川省教育厅
2024
年
4
月
9
日
—
4
—
附件
1
学校及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日常预防指引
一、学校应制定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预案,建立 领导责任制,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、单位和个人。 二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,普及防治知识。按要求组织 开展呕吐物和环境消毒方法的培训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。提高师 生防护意识和能力,培训正确洗手和个人卫生行为;定期开展疫 情报告处置演练。 三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食品及饮用水供应管理,确保其 卫生安全。 四、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,学校
/
托幼机构 应常规储备一次性呕吐袋、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。设置充足的 洗手设施和洗手液、肥皂。 五、学校应督促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坚持勤 洗手、勤剪指甲;进食或处理食物前、如厕后须用肥皂及清水彻 底洗净双手。 六、搞好办公场所、教学场所、食堂及宿舍环境卫生。每周 至少清洁地面、门窗和桌面一次;保持厕所清洁卫生;加强通风, 保持空气流通;加强对重点部位(如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水龙头、
—
5
—
便器按钮、电梯按钮、上下床扶手等)清洁及消毒;生活垃圾应 集中存放并加盖,定期清理生活垃圾,保持卫生。 七、学校要落实员工、师生的晨、午检制度、因病缺勤登记 追踪制度,发现腹泻病例异常增多时(
3
天超过
5
例)立即报告 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。 八、若有人员(尤其是厨工及食品从业人员、保育员、供管 水人员)或学生出现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不 得带病上班(课)。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
3
天方可复课(工)。
— 6 —
附件
2
学校及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 呕吐物处置指引
当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等感染性腹泻病例呕 吐时,应由接受过培训的教职员工参照下述流程进行规范处置, 不得由儿童(学生)执行,严防因处置不当造成病毒扩散和疫情 蔓延。若呕吐原因暂时不明,参照此指引规范处置。
一、日常工作
学校应日常储备一次性呕吐袋、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(内 含:一次性手套、一次性口罩、一次性隔离衣、废物袋、消毒干 巾、消毒湿巾等)、可拆卸式短柄拖把等,用作呕吐物处理。做 好消毒剂、洗手液、手套、口罩、紫外线消毒灯等常用防疫物资 的准备,洗手处配备足量的洗手用品。建立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 管理制度,由专人负责学校清洁消毒工作。
二、病例呕吐物应急处置流程
(一)人员管理。
1.
无关人员疏散:发生病例呕吐后,首先应将现场无关人员 进行有序疏散。如呕吐发生在教室、办公室、会议室等房间内, 将呕吐病例以外的人员疏散至房间外;如发生在楼道等公共场 所,则让无关人员不要围观、远离呕吐物,尽可能向上风区或其
— 7 —
他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。
2.
病例处理:指导病例尽量将续发的呕吐物吐至一次性呕吐 袋。人员疏散后,将病例送至医疗机构就诊,或暂时转移至单独 隔离的房间休息。注意:陪送人员陪送病例时,应留意病例的衣 服和鞋子是否黏附有呕吐物,如有,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, 先用消毒湿巾清理掉呕吐物,避免洒落或沾染造成环境污染;同 时也应注意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例,陪护完成后要做好手部清洗消 毒。
(二)消毒前准备。
1.
个人防护:清洁消毒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、橡胶 手套、一次性帽子、工作服、一次性防水鞋套。
2.
开窗通风:如呕吐发生在室内环境,在做好个人防护后, 将室内门窗打开通风。
3.
药物配制:常用消毒剂为含氯消毒剂,目前常见的有粉剂 (漂白粉)、片剂(泡腾片)、水剂(
84
消毒液)等。在做好个 人防护后,按照包装说明进行消杀药物的配制。建议配制
3
份药 物:
1
份药物浓度(有效氯含量)不低于
5000mg/L
,用于呕吐 物处理;
2
份药物浓度(有效氯含量)不低于
1000mg/L
,其中
1
份用于环境消毒、
1
份用于工作结束后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。若 学校有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,可以只配制后
2
份消毒液。
(三)呕吐物处理及环境消毒。
— 8 —
1.
呕吐物处理: 应使用有吸附消毒剂的工具(见方法一)或专用的呕吐污染 物应急处置包(见方法二)清理和处置呕吐物,不可直接使用拖 布或抹布清理。 方法一:用纱布、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在配好的消毒药物 (有效氯含量不低于
5000mg/L
)中完全浸泡后取出,将呕吐物 表面完全覆盖,小心移除到装有配好的消毒药物(有效氯含量不 低于
5000mg/L
)的垃圾袋
/
专用垃圾桶中浸泡
30
分钟,随后可 做废弃处理。 方法二:用消毒干巾覆盖包裹呕吐物,作用
30
分钟后,将 覆盖了消毒干巾的呕吐物丢入垃圾袋
/
垃圾桶(不用浸泡消毒 液)。 对于马桶或便池内的呕吐腹泻物,应先用含氯消毒粉(如漂 白粉)均匀撒在上面(包括周边)进行覆盖,马桶盖上马桶盖, 作用
30
分钟后用水冲去。清除过程中要注意:避免接触污染物, 应将呕吐物清理干净不留残渣,操作时应小心避免产生飞溅和扬 尘。
2.
环境清洁和消毒:呕吐物清除完毕后,要对被呕吐物及病 例污染的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物体表面消毒。用配制好的药物 (有效氯含量不低于
1000mg/L
)或污染物应急处置包中的消毒 湿巾对呕吐物污染的地面、桌椅、墙面等进行擦拭消毒,消毒范
— 9 —
围为呕吐物周围
2
米,建议擦拭
2
遍,消毒作用
30
分钟后用清 水擦(拖)拭干净。注意:拖地时尽量使用可拆卸式短柄拖把, 便于拖把柄的消毒。 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含有效氯含量不低 于
1000mg/L
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
2
~
3
遍的擦拭消毒, 消毒作用
30
分钟后桌椅用清水擦(拖)拭干净。在消毒过程应 尽量避免产生飞溅和扬尘。同时,在
24
小时内对单位内的其他 公共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。消毒过程中,接触到污染物 品或潜在污染物品时应及时洗手。儿童(学生)必须在消毒完全 完成后,方可回教室。
(四)消毒后工作。
1.
个人防护用品处理:首先将手套摘下,进行手部消毒;然 后取下其他个人防护用品,防护用品均须浸泡在消毒液(有效氯 含量不低于
1000mg/L
)中至少
30
分钟。一次性的个人防护用品 (如一次性口罩、手套等)应作废弃物处理,其他防护用品在彻 底消毒后可重复使用。
2.
清洁用品的处理:消毒完毕后,所有抹布、拆卸出来的拖 把布条(板)、拖把柄等清洁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消毒
30
分钟 后,用清水冲洗晾干。
3.
手部清洁:个人防护用品处理完成后,进行手部清洗消毒, 用流动的清水和香皂(或洗手液)采用
7
步法进行清洗。
— 10 —
4.
消毒记录:在每次消毒结束后,要对本次消毒过程进行记 录。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消毒工作的时间、场所、消毒的部位、使 用的药物名称和剂量浓度、工作人员等。
5.
健康监护:消毒工作结束后,开展消毒工作的人员要做好
3
天的个人健康监护,期间一旦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不适症 状,应立即就医并做好个人隔离。
信息公开选项:
依申请公开